刑事法律風險防范之串通投標罪
【典型案例】 (本站編輯:admin)
李某和趙某從事裝修行業多年,發現招投標有“竅門”,于是合謀串通投標。2011年7月到9月間,兩人通過疏通關系,分別借用了三家裝修公司對某大廈 的裝飾裝修進行了投標,且各自借用的公司均入圍。此后,李某和趙某分工合作,約定成功后平分所得利益。通過圍標,兩人故意讓資質較差的公司高報價,用李某 借用的資質最好的公司以1732萬的低報價中標。如此既無資質也無資金的李某獲得了大廈裝飾裝修的大工程。
同年11月,李某和趙某串通投標一事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,由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。2012年5月,法院以串通投標罪一審判處李某、趙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,并處罰金。
【律師點評】
串通投標罪,是指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,嚴重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利益,或者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,損害國家、集體、公民的合法利益的行為。 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成為構成本罪的行為主體,且串通投標行為本身只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主體構成,在刑法中屬于必要共同犯罪,各行為人在犯罪中的地位、 作用以及應負的刑事責任要依具體情況而確定。
本案中,李某和趙某通過預謀,在招投標過程中私下串通報價,故意讓計劃中的投標人中標,屬于明顯的串通投標行為。二人的串標行為,使得招標人無法在公 平良好的招標環境中選擇最優投標人,也使其他投標人喪失了公平競爭的機會,侵害其合法權益。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、公安部《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 追訴標準的規定(二)》,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,或者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,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,應予立案追訴:1.損害招標人、投標人或者國家、集 體、公民的合法利益,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;2.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;3.中標項目金額在二百萬元以上的;4.采取威脅、欺騙或 者賄賂等非法手段的;5.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,但兩年內因串通投標,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,又串通投標的;6.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。依據前述規定,本案 中李某、趙某的行為構成串通投標罪,應當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,因此,一審法院判決適當。
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,交易一方將招投標作為交易前置程序的情形越來越普遍,而串通招投標行為不僅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交易秩序,還損害了招標人和其他投標人的利益,因此必須嚴防嚴懲。
【張需聰,北京市大成(青島)律師事務所律師、高級合伙人、管委會委員,大成全國刑事業務委員會副主任】 電話:89070880 傳真:89070877 手機:1866-1877-098 E-mail:xucong.zhang@dachenglaw 微博:weibo/zhangxuconglawyer (來源:青島財經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