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采購:有突破才有生命力(上)
——訪十八大代表、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劉捍東 (本站編輯:admin)
政采要主動貼近經濟、服務經濟
“政府采購是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是改革的主要手段。”
記者:劉廳長,首先感謝您接受《中國政府采購報》的專訪。江蘇政府采購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,您上任財政廳廳長僅10個月,就在5次重要會議上提到政 府采購工作,并明確提出“1+4”預算及啟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新理念、新思路。請問您是如何思考和定位江蘇政府采購工作的?
劉捍東:政府采購作為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改革的三大核心內容之一,上銜部門預算,下接國庫集中支付,是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是改革的主要手段。我十分關注政府采購,但我認為,政府采購未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。
以江蘇省為例,2011年采購規模突破了千億元大關,在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二后躍升全國第一。但分析采購的品目、采購的覆蓋面后發現,即使在江蘇這樣一個經濟大省,政府采購仍停留在為預算單位采購電腦、空調、電視機、車輛等辦公必需品層面。
我認為,政府采購不是簡單的購買,也不僅僅是為預算單位服務,而應該發揮其應有的政策功能和導向作用。政府采購只有主動貼近經濟,服務經濟,才有生命力。
江蘇的政府采購工作目前要解決4個問題:一是如何發揮政策功能,促進地方經濟發展;二是如何進一步拓展采購覆蓋面;三是如何解決安全性、有效性的問題;四是如何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機制和采購效率。
記者:政府采購事業發展了10年,業界也在逐步認識到這些問題。似乎大家剛有這個意識,江蘇財政人就已經行動起來了。
劉捍東:我認為,江蘇政府采購還應該走得更快一點,可以先行先試,為我國政府采購事業發展提供經驗。
記者:在主動貼近經濟、服務經濟上,江蘇又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?
劉捍東:在發揮政府采購服務經濟建設的政策功能上,江蘇取得了不少成果。比如我們積極推動政府首購與訂購,在推動中小企業政府采購融資平臺建設上,推出了“政府采購融易貸”信用擔保項目,民生項目政府采購工作也做得有聲有色等等。
在此基礎上,江蘇將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政府采購的重要職能,在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、促進科技創新、實現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,繼續采取切實措施,注重政策實效,更加充分地實現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。
宏觀看預算與微觀有計劃有機結合
“表面看僅僅是政府采購預算的問題,深層次分析則暴露出我們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短板。”
記者:江蘇省2013預算編制方案中,您提出的“1+4”預算新理念非常值得期待。多年以來,政府采購預算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,您怎么看待預算對采購的影響力?您認為我國政府采購預算管理中存在哪些不可忽視的問題?
劉捍東: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是政府采購工作的基礎和前提,是政府采購監管的源頭。只有在預算全面編制、嚴格管理的基礎上,才能合理安排財政資金支出,加 快財政資金支出進度,掌控政府采購規模與結構,實現政府采購宏觀調控職能,從而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出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,實現政府職能轉變,全面建設服務型 政府的要求。
正如你說的,政府采購預算一直是政府采購工作的老大難問題。目前,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不全面、不完整仍較為普遍;預算編制和執行脫節的問題相當突出;政 府采購計劃、執行和支付3個環節不能有效銜接,這些問題表面看僅僅是政府采購預算的問題,深層次分析則暴露出我們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短板。它制約了財 政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,不利于財政資金的安全、規范運行。
對此,江蘇省在2013年預算編制工作方案中提出“1+4”預算的新模式,把政府采購預算單獨列出來進行有效管理。
記者:在“1+4”預算的新模式下,江蘇將怎樣推進政府采購預算在編制和執行上有所突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