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務院鼓勵運用PPP模式參與海綿城市建設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昨日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當前,受土地出讓金出現銳減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受限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多重因素影響,地方政府財力捉襟見肘。為了解決海綿城市建設存在的資金缺口問題,《指導意見》鼓勵金融產品創新、業務創新,加大信貸支持力度,并引導社會資本進入,拓寬海綿城市建設的資金來源,這可以確保海綿城市建設的正常運行。
隨著今年4月份財政部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、水利部公布首批16個城市的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目錄,各地紛紛啟動項目。有分析人士表示,僅僅16個城市總投資需求就在3000億元以上。因此,在巨大的資金需求下,亟待拓寬海綿城市建設的融資渠道。
《指導意見》強調,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調控引導作用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營造良好發展環境。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、特許經營等模式,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海綿城市建設。
有分析人士表示,PPP模式將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發揮支柱性作用。原因在于,PPP模式適用的領域恰好涵蓋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內容。
有分析認為,近兩年來,作為解決城市排水防澇問題的重要辦法之一,海綿城市從概念的提出到技術指南的出臺,再到試點工作的開展,相關政策的落實推進速度正在加快。國家對加快建設海綿城市的高度重視,既契合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通盤規劃,也預示著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將開啟投資熱潮。
信達證券認為,如何扭轉經濟持續下滑的局面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難題,投資便被寄予厚望,海綿城市已經站在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風口。
華泰證券發布的研報稱,海綿城市建設有望成為“十三五”規劃重要議題。海綿城市建設與此前拉開序幕的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、棚戶區、危房改造相輔相成,構成城鎮化建設“升級版”,有望實現常態化,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容小覷。我國共有332個地級行政區,保守估計每個地級市投資60億元,則全國未來三年至五年內投資總額至少達到2萬億元。